不銹鋼扁鋼的原料冶煉是保證其耐腐蝕性、強度的關鍵。
-
電弧爐冶煉:將廢鋼、生鐵及鎳、鉻等合金原料投入電弧爐,通過電極電弧產生的高溫(約 1600℃以上)使原料熔化,去除雜質后調整成分至目標標準。該工藝適合中小批量生產,成本較低,但成分均勻性稍遜。
-
氧氣頂吹轉爐冶煉:以鐵水為主要原料,通過頂吹氧氣去除碳、磷等雜質,再加入合金元素調整成分。此工藝效率高、成本低,適合大規模生產,是主流冶煉方式之一。
-
核心影響:冶煉過程中需精準控制鎳、鉻等合金元素的含量(如 304 不銹鋼需含鉻 18%-20%、鎳 8%-10.5%),成分偏差會直接導致產品性能不達標,進而影響定價。
軋制是將鋼坯加工成特定尺寸扁鋼的關鍵步驟,直接影響產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。
-
熱軋:將鋼坯加熱至 1000℃以上,通過軋機軋制成型。優點是生產效率高、成本低,適合大規格扁鋼(如厚度>4mm);缺點是表面較粗糙,尺寸精度較低。
-
冷軋:在常溫下對熱軋后的坯料進行軋制,可提高尺寸精度(公差可達 ±0.1mm)和表面光潔度,適合小規格、高精度需求的產品,但生產成本較高,且軋制過程中可能需要多次退火以消除應力。
-
規格差異:不同厚度(如 2mm、5mm、10mm)、寬度(如 20mm、50mm、100mm)的扁鋼需匹配不同的軋制參數,寬幅、厚壁產品對軋機壓力和軋制道次要求更高,工藝復雜度提升會推高成本。
-
供需波動:當建筑、化工等行業需求激增時,廠家可能通過提高軋制效率、增加班次來擴大供應,但若原料供應不足,可能導致短時間內工藝成本上升(如加急生產的能耗增加)。
-
物流成本:軋制后的成品需運輸至各地,長途運輸中的防銹處理(如涂油、包裝)會增加工藝外成本,尤其對于高精度冷軋產品,運輸損耗風險更高,間接推高終端價格。
不銹鋼扁鋼的價格由原料冶煉的合金成本、軋制工藝的精度要求、市場供需的動態平衡共同決定。其中,高鎳含量的原料(如 316 不銹鋼)和高精度冷軋工藝會顯著提升成本,而供需波動和物流損耗則是影響終端價格的次要因素。在實際采購中,需結合具體材質、規格及應用場景,綜合評估各環節成本對價格的影響。